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红色记忆】浠水县革命烈士陵园碑文和浮雕解读

【红色记忆】浠水县革命烈士陵园碑文和浮雕解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浠水县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洗马镇金谷山村一组大岗山上,占地面积310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9.56平方米,由门楼、烈士公墓、纪念碑、纪念馆(未完成)、办公用房、景观亭、景观长廊、纪念广场和道路等设施组成。陵园于2022年8月动工建设,2023年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图片

图片

      耸立在陵园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陵园的核心和灵魂。纪念碑由碑帽、碑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总高度19.495米,寓意1949年5月15日浠水县全境解放。碑帽高1.2米,长和宽分别为3.9米;碑身高12.595米,长和宽分别为2.5米,上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字体取自徐向前元帅1988年5月为纪念洗马畈战斗亲笔题写的“洗马畈革命烈士纪念碑”手迹,表现了对革命英烈丰功伟绩的崇敬和缅怀,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基座高5.7米,分两层,第一层长和宽分别为7.56米,第二层长和宽分别为4.8米。基座正面和左右两个侧面刻有浮雕“徐向前指挥洗马畈战斗”、“红四军解放浠水(原名蕲水,1933年改为浠水。为叙述方便,文中统一用‘浠水’)县城”、“东一区苏维埃政权建立”(均由谢光新绘制),基座背面刻有碑文。

图片

图片








碑文














图片

碑文内容
      浠水是黄冈全国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曾先后留下了陈潭秋、宋庆龄、蔡申熙、徐向前、曾中生、许继慎、王树声、高敬亭、王震、王首道、王恩茂、李先念、张体学、刘伯承、邓小平等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浠水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大革命时期,浠水的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党领导工会、农会、妇协会在支援北伐战争、镇压土豪劣绅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辉煌业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浠水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二十六个县之一。浠水党组织发动群众,有力支援了红十五军、红四军、红二十八军的对敌斗争,仅洗马畈一役就歼敌两千余人,有力配合了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浠水是豫鄂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前沿阵地。我党组织和领导了农抗、青抗、妇抗等群团,建立了何寨四中队、浠水便衣队、浠水独立营等地方武装,八打巴河日军“红部”,建立了面积达一千二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三十多万的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浠水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有力配合和支援了中原部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等影响中国革命重大事件的艰苦斗争!
      在革命斗争中,浠水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不朽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浠水有五千多名热血青年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保家卫国,最终赢得了伟大胜利。
      为了缅怀英雄的丰功伟绩,告慰先烈的不朽英灵,弘扬先辈的革命精神,中共浠水县委决定,在洗马金谷山建立浠水县革命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以资万世凭吊。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浠水县委  浠水县人民政府
二0二三年七月
碑文解读
      碑文明确了浠水是“黄冈全国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定位,介绍了陈潭秋、宋庆龄、徐向前、李先念、刘伯承、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在浠水留下光辉足迹,简述了浠水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斗争情况,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展示了浠水厚重的红色革命文化底蕴,指出了建设浠水县革命列士陵园的重大意义。













浮雕








图片

红四军解放浠水县城
(基座左侧面)








图片

浮雕内容

      整幅画面创作是以红四军解放浠水县城为主线。画面右下侧集中展现了在云路口高地,红四军红旗林立,万人阵列的雄伟气势,画面上方浠河对面文庙和南门口清晰可见,画面中央突出表现八名红军勇士,全副武装,驾一只轻舟,飞渡浠河洪峰,向南门口进发的情景。

图片

相关史实

      1931年7月中旬,为了配合中央苏区粉碎蒋介石第三次“围剿”,根据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安排,徐向前和曾中生率领红四军南下。8月1日,红四军攻占英山,留第十二师(师长许继慎)在英山地区掩护后方、开辟工作。8月3日,红军主力向南出击。

      8月8日,红四军从蔡河、洗马方向开赴浠水县城——丽拱镇,驻城南云路口丘陵地带。因山洪暴发,浠河湍急,国民政府县长皮宗荣、自卫大队长蔡以尧,凭借咆哮的浠河,企图负城顽抗,并控制沿河一带舟楫,制造红军渡河困难。敌方以三百人枪在南门河一带布阵,但看见云路口高地,红四军红旗林立,万人阵列,吓得只是胡乱打了几枪,便向城北逃窜。县长皮宗荣闻风丧胆,坐轿子逃向了巴河。

      是时,红军先以八名勇士,足蹬草鞋,身穿草绿色军服,头戴标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字样的草帽,手持驳壳枪,驾一只轻舟,飞渡洪峰,从南门河口登岸,冲进县衙,打开监狱,放出所谓的“政治犯”。城里居民早已渴望红军进城,都备有鞭炮、茶水,迎接子弟兵。商会及搬运工人头目派柯保成等人驾着小船,打着红旗,划过对岸,喜迎红军。并组织竹簰十多块,搭成浮桥,供红军人马渡河,街巷鞭炮齐鸡,红色标语贴满城墙,欢迎红军指战员进城。

      红军入城后,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徐向前、政治委员曾中生、政治部主任刘士奇联合署名发出安民布告,宣传政策,安抚人心。红四军军部驻扎在伪县衙内(今县政府所在地),衙门口插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旗。十一师师部驻扎在福音堂(原县委会内),门口也插有师部红旗。其他指战员分别驻扎在街房民舍,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次日晚,城里居民在城隍庙开了欢迎大会。每户一人,每人提一盏彩灯,所以又叫“提灯会”。会上,有红军首长讲话,讲明了南下的意义、任务和各项政策,使人心大为安定。

      8月10日,红军在城里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天主堂(原清泉粮油所),同时成立了店员工会、搬运工会、妇女协会和童子团等组织。还利用原有商务会(会长李祥孚),维持正常交易,稳定市场秩序。

      红军发动群众,没收“履泰”当铺的财物,并将贫苦群众典当的衣物,搬到南门河滩,凭当票认领。无主衣物和废旧品则发给群众,金银财宝一律没收。在店员和学徒工的协助下,将官僚土劣所开的袁兴发、应隆祥、东城、谦益、义成等店铺财产没收了;并到城郊马步井徐司香家里,将其金银珠宝和铜元没收。红军战士用肩挑,小车推,送到南门河,一部分用竹簰运往英山部队,一部分用作买布匹,解决冬衣问题。同时还处决了洗马区团总周少三。

      8月18日,红四军以两个团冒着盛夏酷暑,急行军一百二十里,奔袭进驻蕲春北漕河镇之敌新编第八旅,活捉旅长王光宗,并乘胜进占广济城,威逼蕲春、武穴、黄梅,与江南湘鄂赣红军遥相呼应。









图片

徐向前指挥洗马畈战斗
(基座正面)









图片

浮雕内容   

      整幅画面创作是以徐向前指挥洗马畈战斗的场景为主线,画面左侧红四军军长徐向前和政委曾中生骑着高头大马在现场指挥战斗;画面左上方还原了洗马街镇原貌;画面右边突出表现了王树声、倪志亮等红军将士与敌军在洗马街巷进行肉搏战和进攻西山庙的场景。 

图片

相关史实
      红军南下的胜利,使敌人着了慌。国民党第十军军长、川湘鄂边区清乡“剿匪”督办兼鄂北“剿匪”总指挥徐源泉,急命第四十一师一二一旅(旅长丁治磐)、四十八师一四二旅(旅长徐继武)前往“截剿”。8月20日,敌第十军四十一师丁旅占浠水县城,敌四十八师徐旅旅部占踞洗马畈天主堂,在洗马街西山庙、蕲春境内叶家花屋、达城庙三处各驻一个团,互为犄角,妄图切断红军后路。
      徐向前侦悉国民党军情后,亲率主力红十师、十一师从武穴北进,并急令红十二师由英山分两路,一路出鸡鸣河抢占洗马畈北侧的蕲阳坪高地,截断国民党军退路;一路出牛头冲由东北方向侧击洗马畈,北上主力红十师、十一师则分割包围叶家花屋、达城庙和洗马畈国民党军队。
      30日,红四军主力一部进至株林河。华家畈地下党员陈学伊与红军取得联系,并受命到洗马畈街侦探敌情,住在地下党员周吉安家里。陈侦得敌军分布及火力配备情况后,正要返回,不料敌军戒严,只准人进街,不准人出街。傍晚,陈学伊装作病人,周吉安向驻在他家的敌军官报告说是“弟弟病了”,要求送出去诊治。这样陈学伊才得以脱身,把探得的军情向驻在株林河的红军汇报。驻军立即派陈学伊、华旭升等人迅速赶到漕河,向红四军总部报告。
      31日晚,红军与国民党先头部队在刘公河遭遇,敌军退回洗马畈,红军攻击前进。9月1日拂晓,战斗全面打响。红四军军部设在蕲春达成庙南五华里的亭子学塆,徐向前军长身着灰军服,脚穿红布绳草鞋,骑着大黄马,亲自指挥战斗。敌人一面挣扎顽抗,一面呼军救援。天亮后,红军一部冲进洗马街,与敌发生巷战,展开肉搏。与此同时,围攻叶家花屋与达城庙之红军将敌外围火力点全部拔掉,敌军被迫龟缩在围墙内和房子里。红军向被围敌军喊话:“缴械投降!”但敌仍负隅顽抗,继续与红军争夺。激战至下午,敌四十一师丁治磐旅从县城赶来增援,将洗马街一带包围,敌我双方争夺异常激烈,多次拼刺刀。红十一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三团团长王树声在战斗中负伤。
      据《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一书“徐向前在洗马畈围困我军”章节中记载:“九月一日我的司令部所在的这个团就占领了蕲水的一个大市镇洗马畈,和徐向前的四个师激战了三四天。时值秋收,共军利用谷堆掩护前进,我军则以机枪扫射,双方死伤惨重,我身旁士兵伤亡很多,共军已攻至我的司令部,打不进来,又遭我军击退。共军久攻不下,徐向前还写封长信劝我投降。我的团长张习崇,很忠实勇敢,想要突围,我说,共军兵力强,我军不能突围,只可坚守,若被消灭也在此地。”国民党《汉口民国日报》1931年9月4日报道:“徐向前利诱坚守之徐旅,威逼劝降,我官兵未为所动。丁旅之洗马畈,与‘匪’肉搏,极为猛烈。”这从反面证明了当时激战程度和红军的优势。
      激战一天两夜,红军歼灭国民党驻西山庙一个团和驻叶家花屋、达城庙两个团的大部,共二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敌另一个团及其他各团残部突围逃跑,复被包围于叶家湾。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记述道:“我带司令部赶到前面时,部队已和敌人接火。那带有个村寨,周围是山地,倪志亮那个团没等红十二师进占村寨,就从山上冲了下来,敌一个多团退进寨子坚守,我们攻不下来。该敌乘夜间窜逃叶家湾,我们又派部队追去围住它。”
      红四军南下以来,由于坚持了正确的作战方针,指挥灵活机动,部队英勇战斗,战斗队和工作队紧密配合,在一个月内,以五个团的兵力,取得了连克英山、罗田、浠水、广济四城,歼灭敌人七个多团的重大胜利。牵制了敌人派往江西的兵力,有效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建立了英山苏维埃政府,形成了以英山为中心的英(山)罗(田)蕲(水)太(湖)大片红色区域。
      9月1日晚11时,红四军接到中央分局、军委会8月27日的来信,不得不撤叶家塆之围,放弃继续歼敌的机会,率军至浠水与英山交界的鸡鸣河进行休整。
      部队移驻鸡鸣河后,红四军一面总结南下以来的工作,建立鄂东临时特委领导该区的斗争。他们广泛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活动,并派随军干部帮助发展地方党组织;一面于9月4日,在李士彬住宅召开支部书记、指导员以上的活动分子会议,讨论中央分局、军委会的来信。这就是红四军历史上著名的“鸡鸣河会议”。会上,大多数同志认为红四军南下作战已经取得很大胜利,应开展英、蕲、黄、广地区工作,不应北上。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吴焕先认为,中央分局既下令红四军北返,应执行命令。会议通过申明书,再次说明东进之不利和南下的正确性及其胜利的重大意义,并委派军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先行返回,面呈一切。
      鸡鸣河会议后,红四军遵令北返。
      红四军在浠水的战斗不仅为配合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作出了贡献,而且在浠水遍播革命火种。在红四军革命活动影响下,县城丽拱镇及周边麻桥、里店、余堰、洗马、蔡河等地共有100多人投身革命,报名参加红军。







图片

东一区苏维埃政权建立
(基座右侧面)









图片

浮雕内容   

      整幅画面创作主要刻画的是东一区苏维埃政权成立和打土豪、分田地繁忙喜庆的场景;左侧展现的是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的场景;右上角远处展现的是红四军“鸡鸣河会议”召开地——浠英交界的鸡鸣河。

图片


相关史实
      1931年8月,红军攻占英山县城以后,8月2日根据皖西北特委的决定,英潜工委改为中共英山中心县委员会。期间,经过村、区、县逐级选举,选出了三百余名工农代表,8月26日,在英山县城文庙召开英山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劳动法、土地法、婚姻法以及经济文化等法令和决议,并将英山县改名为“红山县”,正式成立红山县苏维埃政府。隶属皖西北苏维埃政府领导,下辖八个区苏维埃政府。此时,浠水县的党政群团组织划归中共英(红)山中心县委领导。
      红山中心县委在瓦寺前建立第四区委后,派人到与红山县委相邻的浠水东部一带活动,发展党的组织。8月间,在浠水东部建立了中共东一区革命委员会支部(书记周海兰)和猪头咀党支部(书记刘昌东)、望江山党支部(书记吴丙立)、霾雾山党支部(书记汪汉云)等党组织。同时建立了东一区革委会,主席刘焕夫,属红山中心人民委员会领导。革委会设在雷公庙,后移到七祖祠。下设土地主任、经济主任、秘书、赤卫队长等职。
      9月,红四军在鸡鸣河休整期间,做了大量宣传发动工作,并派出骨干帮助地方建立党组织和区、乡苏维埃政权。9月7日,红四军随军人员梅亚东,在株林区的猪头咀组建了苏维埃政权,辖严家塆、范家塆一带共四十八户二百余人;月底,梅亚东领导二十余人帮助建立了第八乡第三村苏维埃,管辖周坳、土桥一带。
      这一时期,红山中心县委派梅小山、细老黄等到浠水蔡河、小岭一带领导工作,建立了小岭乡苏维埃,主席范祥云、副主席王定朝。下设赤卫队,共有队员三十多人。与此同时,在蔡河地区建立了十二个乡农会。不久,红山县四区第二乡农会在鸡鸣河成立,管辖红山、浠水地区鸡鸣河、长岭一带;10月份又分别成立了余家咀乡苏维埃和八乡五村苏维埃。
      1932年4月,为了便于领导工作,发展革命势力,红山中心县委决定成立浠水东一区苏维埃,管辖鸡鸣河、两河口一带。并将原有组织加以整顿,在鸡鸣河设东一区第一乡苏维埃,主席闫来兴;在两河口设东一区第二乡苏维埃,主席张水如。为了加强领导,红山中心县委抽调第四区政委周海兰任东一区苏维埃主席,范吉文任秘书长,范其明负责宣传组织工作。此时东一区苏维埃管辖的范围占到浠水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
      东一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召开了一千多人的群众大会。秘书长范吉文做了“达到土豪劣绅,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农民要革命,妇女要解放”的讲演。各乡农会和村苏维埃都建立了宣传组织,向农民宣讲“农民要翻身,只有闹革命”的道理,并提出“打倒土劣”、“打倒蒋介石”、“打倒帝国主义”、“耕者有其田”等口号,动员农民起来闹革命。二是打富济贫。群众发动起来以后,将当地的大地主范快天等假的财产没收,分给贫苦农民。群众得到斗争果实,革命热情更加高涨。三是筹粮筹款,支援红军。红色政权建立后,除没收大地主财物外,还想殷实人家筹粮筹款。一部分上交红山中心县委转交红军,一部分自己留用。四是建立武装,扩大兵源。区乡都建立有赤卫队、便衣队,余家咀乡苏维埃就有20多人的赤卫队,三四十人的便衣队,有土枪10支,还有刀、矛、梭镖等武器,保卫乡政权的安全,防备敌人的袭击。同时,区乡还积极为红军输送兵员,八乡三村一次就动员了三十多人参加红军。五是分田分地。根据上级指示,按田多少。分摊给贫雇农。农民分得了田地,革命积极性更高,自发组织建筑队,修筑道路和塘堰。
      浠水县苏维埃政权和一大批农民协会等群团组织的建立,标明浠水境内我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根据地已经形成。浠水县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了革命政权的二十六个县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全盛局面,浠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出了艰苦卓越的贡献。










×
Slide 1
Slide 2
Slide 3